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孕妈妈犹豫:剖宫产是捷径or创伤

2008-10-22 08:37:0039健康网社区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正确选择分娩方式的前提是要清楚地了解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利与弊。准妈妈不能盲目地任意选择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应该积极参加产前孕妇课堂,详细了解分娩的过程,再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医生的建议,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

  今天,至少有40%的宝宝是通过剖宫产来到这个世界的。不同的准妈妈对剖宫产有不同的认识,有的人认为剖宫产可以省去自然分娩的疼痛;有的人认为剖宫产可以让孩子免去挤压的痛苦……让我们来听听专家怎么说。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剖宫产的比例应该保持在15%以下。但目前的剖宫产率却远远高于这个标准。为什么会这样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很多准妈妈因为畏惧产痛或其他原因执意选择剖宫产。这样的选择是否合理?到底什么样的分娩方式对你才是最适合的?来听听下面这5位准妈妈和产科专家的对话吧!

  准妈妈:我想选择剖宫产是因为我很怕疼。剖宫产有麻醉,所以不会像自然分娩那么疼。——于梵,31岁怀孕8个月。

  专家:剖宫产不会比自然分娩承受的痛苦少

  在进入产程后采用剖宫产的准妈妈不会经历产痛,但麻药的效力消失后,新妈妈不仅仍然会感受到子宫收缩的疼痛,而且还要忍受着腹部剖宫产伤口的痛苦。这些疼痛一点不比产痛来得轻。而且,现在一些辅助的医学手段可以帮助准妈妈减轻自然分娩产程中的痛苦,虽然不能完全无痛分娩,但已经把痛苦减轻了很多,产痛完全是在准妈妈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所以,不建议单纯因为害怕疼而选择剖宫产。

  准妈妈:我想选择剖宫产是因为我个子还不到1米6,产检的时候医生预估我的宝宝有3250千克,我担心自己生不下来。——26岁怀孕9个月。

  对于是否适合自然分娩,主要还要看准妈妈骨盆的形状大小是否正常,妈妈的骨盆同胎头的比例是否相称。有的身材高挑的准妈妈,因为骨盆狭小,胎儿过大也能需要进行剖宫产。而且,目前我国足月新生儿的体重标准在3~3.5千克。你的宝宝3250克,在正常标准之内,并不算超大儿,如果你的骨盆条件好,完全可以选择自然分娩,而不必要进行剖宫产。

  准妈妈:我想选择剖宫产是因为我听说剖宫产生下的宝宝更聪明,因为宝宝的大脑不会经过产道的挤压。——29岁怀孕7个半月

  专家:剖宫产不会让宝宝更聪明

  宝宝聪明与否主要取决于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情况,主要的影响因素除了遗传外,还有孕期和出生后的营养。针对健康的母婴,产道挤压不仅不会影响宝宝的大脑,相反地,经过产道的摩擦,宝宝不会发生感觉统合失调综合征。而且产道的挤压还会帮助宝宝排出肺里的羊水,出生后不容易患新生儿肺炎、新生儿吸入综合症、呼吸窘迫综合征。阴道分娩是胎儿走向成熟的最后一个过程。所以,自然分娩对于健康的妈妈和宝宝是一种最佳的分娩方式。不要人为剥夺孩子最自然最直接来到世界的权利。

  准妈妈:我想选择剖宫产是因为我担心自己生不下来,最后还得进行剖宫产。我听说过一个朋友的孩子脐带绕颈,努力了半天,宫口已经开到8指了,最后还是剖了。等于受了两遍罪。——琦琦,31岁怀孕6个月。

  专家:阴道分娩的努力并不是毫无意义的

  对于身体条件允许、胎儿状况没有特殊变化的准妈妈,医生都会建议进行自然分娩。但这并不意味着分娩方式就不会改变了。医生们也会随时观察妈妈、胎儿和产程的进展,发生特殊情况,及时调整分娩方案。例如胎儿出现胎内窘迫;胎头位置不好,无法内旋转;脐带绕颈或绕腿或准妈妈宫颈口水肿等等。

  即便是经历了阴道分娩后转为剖宫产,胎儿在几个小时的宫缩下,也经受了锻炼,胎肺进一步成熟,对减少感觉统合失调综合征的发生非常有帮助。阴道分娩的努力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

  准妈妈:我想选择剖宫产是因为我担心顺产会让我的产道变形,以后影响夫妻生活的和谐。——崔熙,30岁怀孕9个月。

  平时如果注意进行对括约肌、骨盆肌肉和韧带的锻炼,自然分娩后就可以恢复到产前的状态。大多数情况下影响夫妻生活质量的并不是生理因素而是心理因素。所以准妈妈完全不用因为这一点而进行剖宫产。

  剖宫产也有很多危险因素,你了解了多少?

  虽然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的剖宫产已经非常成熟了,但毕竟它还是一项相对较大的开腹手术。发生并发症和术后感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1.虽然剖宫产的切口已经很小了,但是仍然要切开7层组织,每层都有丰富的血管,比自然分娩出血量要多,甚至会发生大出血。

  2.有可能会发生术后感染,造成伤口不愈合、盆腔粘连、子宫发炎等。

  3.剖宫产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羊水栓塞,甚至会危及到母亲的生命。

  4.再次怀孕后,经历过剖宫产的准妈妈有发生子宫破裂或穿孔的可能性。

  5.可以经阴道分娩而选择剖宫产的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阴道分娩者大得多。

  虽然以上并发症的发生机率非常小,但与自然分娩相比,妈妈和宝宝承受的风险还是要大得多。

  既然自然分娩是最佳的分娩方式,那为什么有时候医生会主动建议准妈妈进行剖宫产呢?这是因为,选择剖宫产有一些特殊的指征,这些指征包括准妈妈的全身性疾病或妊娠并发症不适合阴道分娩,准妈妈骨盆狭窄或骨盆与胎头不相称,或者是因为胎儿因素,如胎儿不正等也需要经剖宫产结束分娩。。而这时选择剖宫产就是利大于弊。那么哪些情况最好进行剖宫产呢?

  1.母亲骨盆狭窄或畸形;胎儿过大,母亲的骨盆无法容纳胎头;

  2.分娩过程中,胎儿出现宫内缺氧,短时间内无法顺利娩出;

  3.母亲患有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无法承受自然分娩的过程;

  4.严重妊娠合并症,如妊娠合并心脏病,宫颈癌等。

  谁有权决定分娩方式?

  一般来说,医生会按照准妈妈的身体情况和是否存在剖宫产指征来决定。原则上没有医学指征最好不要选择剖宫产。一旦需要进行剖宫产,手术前医生有责任将剖宫产的危险性及其可能导致的并发症如实地告知准妈妈本人,必须由准妈妈本人及其家人同时签署手术单才能进行手术。

  剖宫产的现状如何?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在世界范围内剖宫产的比例应该保持在15%以下。而德国在过去的10年里剖宫产率几乎翻了一番,达到将近30%。美国的剖宫产率也在20%以上。我国剖宫产率更是高达40%,有些地区甚至达到60%~80%。

  如何才能让准妈妈正确地选择分娩方式?

  正确选择分娩方式的前提是要清楚地了解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利与弊。准妈妈不能盲目地任意选择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应该积极参加产前孕妇课堂,详细了解分娩的过程,再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医生的建议,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不能一味地坚持剖宫产,当然也不能一味地坚持自然分娩。

(实习编辑:黄秀杰)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子宫破裂
擅长子宫破裂专家更多
  • 黄跃生副主任医师洛阳东方医院

    擅长领域:产科急危重症救治,妇科内分泌治疗,阴道前后壁修补等各类妇产科手术,尤其在非手术治疗宫外孕、妇科肿瘤腹腔灌注化疗、阴道膨出修复、外阴...

  • 赵期菊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领域:中山大学临床医疗专业毕业,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27年,曾在安徽省立医院进修学习妇产科,2007年在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进修学习腹腔镜技术。 在妇产科门诊、病房、门诊小手术室轮转,参加相应工作:如上环、取环、人流术、输卵管通液及造影术、诊刮术等手术数以万计;对妇产科常见病及多发病能做到正确诊治。能熟练完成妇产科常规手术操作,如:剖宫产、异位妊娠、卵巢良性肿瘤切除、复杂性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计划生育手术等;工作以来主持或协助科主任抢救急、危重患者数百余人,主持或协助主任完成三、四级手术上百台。现可独立主持完成妇产科急、危重患者的抢救及治疗工作,如:异位妊娠并失血性休克、子宫肌瘤出血并失血性休克、重度子痫前期并心衰、羊水栓塞、产前、产时子痫、胎盘早剥并休克、产后出血并DIC等;能主刀完成妇产科三级手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四级手术,如:子宫扩大、广泛、次广泛切除术,腹膜外剖宫产、剖宫产并子宫切除术、晚期妊娠子宫破裂手术、毁胎术、卵巢癌根治术、宫颈癌根治术、盆腔淋巴清扫术。熟练掌握腹腔镜及宫腔镜操作技术,擅长宫颈疾病的诊治和宫颈癌的预防工作。主持并完成“刮宫后气囊压迫止血联合妈富隆用于功血的研究”的课题研究。

  • 江珍云东莞市万江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在妇产科领域中能独当一面,能正确诊治妇产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正确处理生理产科的同时,对高危产科如:妊娠合并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子宫破裂、羊水栓塞等能准确的判断、评估及处理;能单独完成胎吸、产钳、肩难产、剖宫产及新生儿复苏等操作;在妇科方面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能独立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的重大技术问题,开展各项妇产科手术如腹式、阴式、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宫腔镜肌瘤切除术,宫腔镜粘连松解术,腹腔镜输卵管复通术、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腹腔镜肌瘤剔除术等;阴道前后壁修补、陈旧性会IV裂伤修补等手术。对不孕不育、复发性流产也有独特的见解,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本人全心全意救死扶伤,积极参与市科研立项项目-宫腹腔镜联合中药治疗女性不孕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曾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多篇。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